從小劇場到微小劇場── 斬斷臍帶,另闢戰場

生活體驗,心情故事,文化休閒,吃喝玩樂等話題分享。

從小劇場到微小劇場── 斬斷臍帶,另闢戰場

文章阿毛 發表於 週三 2月 21, 2001 6:12 am

從小劇場到微小劇場── 斬斷臍帶,另闢戰場
魏瑛娟
(自由時報02/19)

星期六(02/17)的午后,陽光明亮燦爛。
我們五人(梅毛、世芳、裕惠、蕙芬)聚在安和路上的一家小咖啡廳裡,商討推演接下來所要面對的種種景況,特別是星期一與文建會面對面溝通的座談會。

星期六的自由時報又刊登了一篇馬森教授的文章,我們輪流嬝炕A愈加困惑不解了。原本是一場單純的聲明與訴求,卻在官員的推諉,學者的批罵,與不平者的回應下,幾乎淪為你來我往的言語意氣之爭。「小劇場」這三個字在論戰的文章中不斷被提出,與其相關的種種詞彙如「前衛」、「實驗」、「創新」、「另類」、「小眾」、「獨立」、「反傳統」、「反威權」、「反體制」、「非商業」、「非主流」、「不成熟」、「水準低」「不專業」、「穩定性不夠」、「邊緣性格」、「挑戰政治禁忌」、「被收編而不自覺」等等不斷漫渙湧出。

為文的人在文章中使用這些詞彙,有些是刻板的認知;有些是從未了解;有些是對八0年代小劇場運動狂飆的懷舊;有些是批判小劇場反收編的政治態度或革命性的淪喪…..,看著我們所收集的一大疊這次事件的相關剪報,想著我們十餘年一路走來的風景衍異──從八0年代的政治抗爭到後現代美學的運用嘗新,到九0年代政治鬆動到尋找定位,到探究自身美學的成長,到e世代多元快速資訊的衝擊,這一路我們貼著劇場評論書寫者所給予的「小劇場」(little theatre)標籤走得踉蹌,但沒停過腳步。

這次的論戰中,馬森教授先是說明小劇場的落選原因在於「藝術標準」不及格,引起一陣嘩然與激辯,既而又改口說台灣沒有真正的商業劇場,即便幾個主流中的大型劇團亦是「小劇場」。這樣的言說讓我們更加困惑,不免要開起自己的玩笑,順著馬教授的認知邏輯,如果那些大型劇團可稱作「小劇場」(little theatre),那我們就是微小劇場(micro theatre)了。

一個自嘲的玩笑卻開啟了新的契機,我們開始認真思考「微小劇場」(micro theatre)這個由我們創作者所原生的新名詞的定義與動作。在建立「微小劇場」( micro
> theatre)的理論系統或美學操作或創作態度前,我們做了一個宣誓動作── 斬斷與「小劇場」(little theatre)的歷史臍帶連結,另闢戰場。

相較於小劇場( little theatre)原來對峙體制的邊緣位置或狹窄的政治定義,我們決意轉換戰場。在多元文化大鳴大放的e世代生態中,戮力經營自身的美學與聲音,跳離傳統的表演類別框架,跨領域汲取各種形式語彙,與國際上已普遍被接受的跨領域前衛美學潮流同步高唱。

關於「微小劇場」(micro theatre) 的新生只有兩天,哺育的工作才要開始。現在無法陳述這個新生兒會長成如何模樣,唯一可以肯定的是,我們這些生養的父母們會全力參加競爭,取得各種資源營養,餵養我們前衛美學的寶貝。

今天是寶貝新生的第二天,以此為記。

2001/02/18
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侏儒的眼球裡藏著一個9尺的巨人•我在浴缸裡游了來回9趟自由式-極小空間•極大自由•台灣渥克劇團
阿毛
論壇顧問
論壇顧問
 
文章: 4248
註冊時間: 週二 12月 05, 2000 2:44 am
來自: Taipei

回到 生活休閒哈拉討論版

誰在線上

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:沒有註冊會員 和 71 位訪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