必須先說的是,次款小耳擴在台灣並沒有代理,我是透過代購網站從美國Amazon買的,保固方面就看人品了

規格方面官網寫得很詳細,小弟就不再贅述,這篇主要分享文字上面沒寫到的東西
官方網站 http://ifi-audio.com/portfolio-view/micro-idsd/
1. 外觀,長度大約比一隻iphone長一些,重量也重一點點

2. IO介面-front,雖然是電池式的隨身耳擴,但是輸出卻是6.3mm的接頭,而3.5mm的是作為類比放大的輸入端
左邊的Xbass是重低音加強的功能,開啟的話感覺效果不是太明顯,大約只有增加10%,不過原本的聲音並不會有變化
右邊的是3D音效的功能,通常聽音樂是不會去開啟,打開的話就會比較有live的感覺

3. IO介面-rear,很貼心的附上了防塵套,output L/R有fixed與amp的功能可以選,USB3.0的接頭比較奇怪是採用一般full size的公頭,據說是為了搭配apple系列的cable才這樣設計(不確定)

4. IO介面-side,有個神祕的USB孔,居然是緊急時可以拿來當行動電源XD

5. 功能鈕,左:輸出功率,三個階段,中:極性(不太清楚幹嘛的),右:濾波器(可以升降原先的數位頻率)

6. 功能鈕說明,右邊有一個入耳式專用的功率調整鈕,可以針對低阻抗高靈敏的耳機調整

購買原因以及聽感,可以參考我上一篇分享的文章http://www.andaudio.com/phpbb3/viewtopic.php?f=25&t=131594
推力的部分,我認為是這台機器的強項,三個功率檔位,600歐姆的T1-2也只要二檔的30%就有充分的音量跟音壓,而入耳式專用的調整功能,遇到聽診器等級的,也不會有滿滿的雜音。
底噪的部分,一般電池式的耳擴底噪都非常小,這台也不例外,幾乎是0底噪。
音場、音質、調音的部分,這個部分就比較主觀,也是每一台DAC/AMP的靈魂所在,我聽起來是沒有偏向中低高某一方太多,搭配HD800解析力也十分足夠
操作的部分:我大多是接電腦使用,USB插上使用會順便充電,DSD最高有解到256(我沒有512的歌orz),接Android可以隨插即用iOS的cable沒附,所以就沒試了。
簡單分享就到這邊,如果有不清楚或者疑問的地方歡迎留言,我會盡力回答,謝謝
